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/ 新闻中心 / 中国出版集团“根在基层”第二调研组考察调研华文出版社有限公司

Broadcast/华文播报

中国出版集团“根在基层”第二调研组考察调研华文出版社有限公司

2022-08-15
7月15日,中国出版集团“根在基层”第二调研组就“品牌建设”主题在华文出版社有限公司(简称“华文社”)开展考察调研工作。华文社执行董事、总经理(社长)、党总支书记包岩参加活动并作开场致辞。


包岩代表全社对集团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并结合华文社的发展历史,为调研组成员介绍了华文社的基本情况。


华文社自1987年成立以来,逐步发展成以统战产品线为“主题”,以历史传记和传统文化为“两翼”的人文社科出版机构。包岩表示,虽然华文社体量规模较小,成立时间较短,但“我们会努力将华文社打造成一个‘小而美’‘小而强’‘小而富’的出版单位”。


华文社品牌部是一个新成立的部门,定位是在编辑和发行之间的一个桥梁,工作内容是图书产品的宣传、自媒体矩阵的运营和开拓。品牌营销部张颖潇和王伊分享了华文社于今年“4·23世界读书日”期间,针对报纸及网媒、短视频、公众号三个渠道不同的定位,选择了不同的主推图书,并策划了不同的营销点。




其中,对在4月23日当天获得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的《许渊冲百岁自述》做了重点推送——注重宣传时效性,以最快速度推出了包括采访、书摘、视频等的一系列物料,为华文社的品牌图书再添一个亮点。张颖潇认为,对于小社来说,最好的“品牌营销”其实是“王牌产品的营销”,而事实上,从王牌产品的选择、到营销方式的选择、到最基础的物料制作,无处不能“植入”品牌营销的思路。“在日常工作中,我们也有意识地对图书进行评估和营销分级管理,将合作方和自媒体的流量、书单推荐等都向重点图书倾斜,通过打造王牌产品提升我社的品牌。”


同时,品牌部还在现场,以重点书《建安十三年》的配套短视频为案例,梳理了从开设作者号的前期积累,到确定作者风格定位,拆解书稿、提炼视频主题,再到实际录制、剪辑和后期读者维护的整体流程,并分享了相关经验。“短视频是目前流量红利最明显的地方,也是一个突破口。我们尝试在这次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建立起一个便于复制的样例,就好像工业化的流程一样,从而提高运营的效率。”


发行部和传记文学编辑部合作完成了《晚清最后十八年》套书ד东方甑选”宣传销售,创下了华文社“10分钟销售10000套,后续共销售16000套”的奇迹。现场,大家一起回顾了直播当天的录屏视频,纷纷表示激动和赞叹。


发行部臧新媛与大家分享了此次营销的整个过程。从接到消息到发货销售,短短5天时间,发行部建立专项小组,联动责编、印制、营销多部门,快速、高效合力圆满完成了任务。


责编胡慧华表示,在网络时代,图书创新营销十分重要,传统的图书推广方式在流量以及关注度上明显处于劣势,以抖音为代表的新兴平台的号召力和购买力惊人,甚至远超大家的想象。同时还应该认识到,图书依然是有生命力的,读者还是需要好的高品质图书,只是作为出版社,如何把优质图书推送到读者面前,如何吸引读者购买,这个问题非常值得编辑、发行和营销的深入研究。


“十三五”期间,华文社立足统战优势,以传记、文化为主攻方向,着力打造并努力形成以统战、“大传记”为主要产品线的特色产品体系。


2019年,华文社着手打造“大传记”产品线的概念,坚持做有特色、有畅销潜质的传记作品,以“人无我有”“人有我新”的思路做传记,为重大事件立传、为国家立传、为城市立传、为重要区域立传、为人立传,放眼世界寻找资源。华文社对“传记”的定位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人物”传记,而是站位更高、思路更广、内容更多的“历史、文化传记”。


综合办公室戴明敏从机构设置、产品积累、发掘作者、立体开发四大方面为调研组成员介绍了华文社“大传记”产品线的发展经络,并表示《故宫六百年》已经开启了华文社迈向“大传记”品牌的新征程。“我们的影响力还小,空间还很大,需要继续丰富品牌产品、强化品牌印记。”同时,预告了华文社将于明年“4·23世界读书日”前上市的“阎崇年文集”。该文集分单行本与合集本,涵盖阎崇年先生的学术著作、文化读本和论文集。


参加本次调研的有人民文学出版社、中华书局、大百科全书出版社、中译出版社、研究出版社的团组织负责人。